
结婚需满足基本的法律条件,首要条件是双方完全自愿。这意味着,结婚必须建立在男女双方的完全同意之上,不允许任何一方对另一方施加压力。尽管父母可以在提供建议方面发挥作用,但最终决定权在于个人。同时,任何第三者也不能干预这一过程。
其次,双方需达到法定婚龄。在许多国家,包括我国,男性结婚的最低年龄为22岁,女性为20岁。这些规定旨在确保参与者具备适当的生理和心理条件,能够承担婚姻和家庭的责任。尽管我国鼓励晚婚,但只要双方达到法定年龄,且符合其他条件,他们就有权结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干涉。
此外,我国的婚姻制度强调一夫一妻制。这意味着双方必须是未婚状态,才能具有结婚资格。如果一方已婚,与他人结婚,或明知对方已婚仍与其结婚,将构成重婚罪,将受到法律制裁。
我国婚姻法还禁止某些特定情况下的结婚。例如,禁止近亲结婚。近亲包括直系血亲(如父母与子女)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如表兄弟姐妹)。近亲结婚不仅在科学上不利于优生,也不符合社会伦理要求,因此被法律所禁止。
此外,患有特定疾病的人也禁止结婚。例如,麻风病患者未经治愈,或患有其他医学上认为不适宜结婚的疾病(包括性病、精神失常以及已被证实不应结婚的传染病或遗传性疾病)的人。然而,这些疾病治愈后,可以获准结婚。
除了上述条件外,结婚还需遵循特定程序。在中国,办理结婚登记是法律规定的必经程序。只有双方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婚姻关系才能正式成立。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可能忽视登记程序,认为只要举行了婚礼,婚姻关系就已成立。实际上,这种“婚姻”关系不受法律承认,也无法得到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