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之所以炎热,主要归因于两个方面:太阳位于北半球上方,导致太阳高度角增大,太阳辐射强度增强,加之夏季白昼时间较长,得到的光照也更多。夏季太阳接近北回归线,北半球包括中国,因此在夏季几个月里自然会较热,而南半球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则相反。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各地太阳高度角大,等量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路径较短,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较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较多。同时,太阳高度角大导致等量辐射散布面积减小,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从而气温升高。加上夏季昼长夜短,热量收入多于支出,另外,夏季陆地上形成热低压,海上的高压中心向低纬度输送暖湿气团,进一步提高了气温。空气湿度大时,不仅气温高,蒸发量大,空气中水汽含量高,还因为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提供较多水汽,水汽含量高,使人感到闷热,犹如置身桑拿房。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指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透明,但能阻挡地表长波热辐射,导致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升高。若无此效应,地表温度将下降约33摄氏度或更多。温室效应的增强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导致大气温室效应增强,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全球变暖已引起广泛关注。温室有两个特性:温度高于室外且不散热。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应用,通过让太阳光直接照射进室内,加热空气,同时防止室内热空气外泄,保持室温高于外界,为植物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由环境污染引发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表面温度持续升高,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问题日益严峻。这不仅威胁到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挑战。因此,国际社会正积极采取行动,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保护森林植被等方式,努力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绿色、宜居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