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生命力顽强;无私奉献(呵护幼小的生命)
(共3分。每点1分,能扣住内容即可)
2. 第④段起承上启下(或过渡)的作用。(2分)“各具情态的枯树遍布在森林公园的沟沟壑壑,观后让人感叹不已”承接上文②至⑥段对枯树特点的描写,“但枯树集中的群体形象更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开启⑧至⑩段对枯树的赞美。(2分) (共4分)
3.(1)不能删去。(1分)“默默地”、“慈祥地”形象描写出了枯树对幼小生命的爱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删去无此表达效果。(2分)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刻画出了枯树之美,表达了作者对枯枝的礼赞之情。(2分) (共6分,意思答到即可)
4. 枯枝与绿色生命同在,从而构成了一幅雄伟、壮丽的画卷。
(共3分。如果多答“大自然真是一支神奇的画笔”,扣1分)
5. 枯树的“枯”是指树的生命已经衰竭;(2分)枯树的不“朽”是指它不断哺育新的绿色生命,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2分)由此联想到那些已经退休而仍然发挥余热、无私奉献于社会的老人。(2分)(共6分,意思答到,联想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