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行政机关也称“国家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机构”,即狭义的“”。它是国家按照和相关组织法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行使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
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机关在法律上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并立,互相分权制约,实际上不同程度地影响或支配立法和司法。中国的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规定,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机关可以分为领导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办公机构、信息机构、咨询机构、派出机构等。
一、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适应需要原则;
2.精简原则;
3.高效率原则;
4.依法设置的原则。
二、行政机关是做什么的
行政机关是按照国家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立的,代表国家依法行使行政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也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执行代议机关制定的法律和决定,管理国家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行政事务。
行政机关的职权通常由和法律规定,主要分执行与管理两个方面。
1、在执行方面,行政机关执行代议机关制定的法律和决定,地方行政机关除执行上述法律和决定外,还要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和本级代议机关的决议。
2、在管理方面,行政机关管理全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行政事务,而地方行政机关则以管理内政事务为主,不管理外交事务,军事方面的管理事务也很少。
3行政机关在执行和管理的过程中,有权作出行政决策,发布行政命令和行政决定,并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除瑞士等少数国家的行政机关实行合议制外,一般国家行政机关都实行首长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行政机关都实行首长负责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八十九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可以“根据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因此,制定行规是赋予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推进改革开放,组织经济建设,实现国家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九条本法第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第五十六条 根据和法律,制定行规。
行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规的事项;
(二)第八十九条规定的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