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多芬以其精湛的钢琴技巧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演奏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他很快就成为了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广受欢迎,在25至26岁时就能轻易地将作品卖给出版商。在接近30岁时,贝多芬已经有了失聪的预兆,这对于一个年轻的作曲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他曾因此感到极度的绝望,甚至考虑过自杀。
1802年至1815年这段时间,有时被看作是贝多芬创作生涯的中期。在这期间,他的失聪问题不断恶化,他开始深居简出。他日益严重的失聪问题让人们误以为他是一个厌世者。他曾与多位年轻女子有过深厚的感情,但这些关系最终都以不幸告终。他终身未娶。尽管如此,贝多芬依然不断创作出大量的音乐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当时大众喜爱的音乐的关注逐渐减少。尽管如此,他的成就却并未减少。
到了50岁左右,贝多芬已经完全失聪。他不再公开演出,甚至变得更加孤独和怪癖。他的产量不再像以前那样高,作品也显得更加艰涩难懂。但他依然是为自己和那些理想的未来观众而作曲。据说,他曾对一位批评家说,他的作品“不是为你而是为未来的一代而创作的”。
贝多芬的九部交响乐、两首弥撒曲,以及无数的序曲、协奏曲、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曲,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作曲家。例如,《英雄交响乐》、《命运交响乐》、《田园交响乐》的最后乐章《欢乐颂》;《爱格蒙特序曲》;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等作品已是众所周知。他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被世人尊称为“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