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农历,亦称阴历,是一种以月亮绕地球运动为基础的历法,主要在东亚国家使用。
2. 阳历,又称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基准的历法。这种历法在国际上广泛应用,辛亥后传入中国,也被称为新历。
3. 阳历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定义为一年,大约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平年不计算这部分尾数,因此一年为365天。阳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年的2月有28天。而闰年的2月则有29天,是通过在第四年增加一天来实现的。
4. 阴历则是以月亮从圆到圆的周期为一月,大约为29天半。为了计算方便,设定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大小月交替排列。阴历一年大约有365天,没有平年和闰年的区分。
5. 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因此不能准确反映季节变化,这是其显著的缺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发展出了阴阳合历。我国现行的夏历(又称农历或阴历)就是一种阴阳合历,它结合了阴历的月相变化和阳历的季节变化,通过插入闰月的方式使平均每年的天数与阳历相近。阴历大约每隔两年会多出一个闰月。
6. 历法是计算年、月、日,并使其与天象相对应的方法。阳历和阴历代表了不同的历法体系,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置闰和调整季节的方法。阳历主要关注太阳年的长度,而阴历则更侧重于月相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