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国的大米等级主要根据加工精度来划分,这一术语指的是糙米变成白米时去壳的程度。
2. 根据国家标准GB1354-86,大米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的加工去皮程度有所不同。
3. 特等米的加工精度最高,其背沟处保留有稻皮,且粒面上的米皮基本被去除,去除比例需达到85%以上。
4. 标准一等米同样要求背沟有皮,但粒面上留皮的面积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对应的比例要求是80%以上。
5. 标准二等米的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三分之一,占比要求达到75%以上。
6. 标准三等米的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一半,相应占比为70%以上。
7. 大米的等级划分还考虑其他指标,例如:
不完善粒,包括未成熟、虫蛀、病斑、发霉的粒以及未脱皮的糙米;
杂质,如糠粉、矿物质、未剥壳的稗粒、稻谷粒以及其他杂质。晚粳米等级的大米允许的杂质总量要低于其他类型的大米。
8. 国标对大米的黄粒米含量、碎米率、水分含量、色泽、气味和口味也有具体要求。
9. 对于同一品种但不同等级的大米,这些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