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收获与干燥:水稻种子的收获时间对其含水量有显著影响。早晨收获的种子含水量可达28%-30%,而下午收获的种子则降至大约25%。为满足储存要求,种子必须经过烘干处理。在晴天条件下,经过2-3天的烘干,种子含水量通常可降至适宜储存的水平。烘干过程中,应避免在早晨过早开始,以防温差引起的水分转移问题。同时,定期翻动种子以防止温度过高导致损伤。使用机械干燥时,需控制适宜的温度,防止燃烧事故。
2. 储存条件:储存水稻种子的关键在于控制温度和湿度。含水量6%的种子能在0°C的低温下长期储存。当种子含水量低于13%,即使在夏季也能安全储存而不会影响发芽率。然而,含水量超过13%的种子发芽率会下降,超过14%的种子到次年6月时发芽率可能极低,而含水量超过15%的种子发芽率几乎为零。因此,储存前务必将种子含水量控制在13%以下。入库前要清理仓库,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并进行规定的熏蒸处理。同时,仔细挑选种子,确保质量。
3. 入库后管理:为保持种子活性,储存时应避免烟雾污染,尤其是远离厨房等可能产生烟雾的地方。种子应存放在透气性好的包装袋中,不宜使用不透气的塑料袋。仓库内不应存放其他农产品,以免影响水稻种子的活性。储存初期,每3天检查一次温度和含水量,15天后可延长至每10天检查一次,夏季每月测量一次含水量。
4. 低温冷藏:若需长期储存种子(超过一年),建议采用低温冷库。冷库温度应保持在15°C以下,相对湿度约为65%。每天应安排专人检查冷库的温度和湿度,并及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种子出库前,必须检测其纯度、净度、发芽率和含水量,确保符合标准。
遵循以上要点,可以有效延长水稻种子的储存寿命,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