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海报的用途。
2. 学习用多种方法制作海报。
3. 引导幼儿学会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
4. 培养幼儿大胆创新能力,使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
5. 能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他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1. 小舞台节目单、清晰展板。
2. 教师绘制的《西游记》故事人物图片。
3. 油画棒、剪刀、胶水、双面胶、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1. 谈话活动,引出海报主题。
- 讨论《梦幻西游》中的有趣故事。
- 提出进行《梦幻西游》演出的建议,并提问:可以邀请谁作为观众?有什么好方法让大家知道我们的演出消息?
2. 讨论设计海报。
- 观察海报《麦兜响当当》,了解设计海报的主要要素。
- 重点指导幼儿理解海报包含节目名称、主要人物、广告语、时间、地点等要素。
- 讨论:你想要为《梦幻西游记》中的哪个节目设计海报?可以怎样设计?
3. 提出制作要求
- 小组讨论,确定设计的海报节目。
- 提出分工合作的要求。
- 介绍制作海报的工作,包括所需材料和废旧材料的利用。
- 幼儿制作海报,教师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
4. 介绍、评价海报
- 相互介绍,欣赏海报。
- 讨论海报可以张贴的位置。
活动反思:
孩子们非常喜欢《梦幻西游记》,今天的活动是对《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大战金银角大王》、《猪八戒吃西瓜》等西游记故事的整合。孩子们对苹果剧院的兴趣日益增强。
关于广告的要素,孩子们对广告语非常陌生,掌握起来有难度,包括时间和地点对于孩子来说也较为复杂。可能需要事先对相关内容进行铺垫。
在评价合作时,过于强调分工合作和作品的装饰性,没有更好地引导孩子进入欣赏海报的角色。例如,可以提问哪一张海报最吸引人等,同时指导孩子,并不是越花哨的海报越好,而是包含必要要素的海报更能吸引人。
小百科:海报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上海,是一种常见的宣传方式。旧时,海报主要用于戏剧、电影等演出或体育比赛的招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