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时俱进是求真务实的下一句。————————————
对联的要求如下:
1. 对联的字数需要相等,断句要一致。除了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特定效果,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同。
2. 对联需要平仄相合,音调要和谐。传统上,上联末句的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的尾字用平声。
3. 对联中的词性需要相对应,位置要相同。通常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并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 对联的内容需要相关联,上下联要衔接得上。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具体要求包括:
一、字句对等:一副对联由上联和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的句数相等,对应句子的字数也相等。
二、词性对品:上下联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其词类属性应当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规则。
三、结构对应:上下联的词语构成、词义搭配、词序排列、虚词使用以及修辞手法应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四、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应保持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照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个节拍;也可以按照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五、平仄对立:句中按照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对立。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之为“平顶平,仄顶仄”。如违反本通则第十条的避忌,或影响句中平仄的调协,则可适当放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六、形对意联:形式上对举,意义上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应统一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