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机制吸收K+、Na+等离子体,以及小肠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
2. 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机制吸收葡萄糖。
3. 自由扩散是水、CO2、甘油、脂肪酸、乙醇、苯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4. 白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吞噬病菌,变形虫通过胞吞摄食。
5. 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蛋白、抗体、蛋白质类激素等物质。
6. 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运输,需要膜上载体蛋白(或泵)参与,并且通常与放能过程相偶联。
7. 主动运输分为三种类型——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ATP驱动泵)、协同转运和光驱动泵。
8. ATP驱动泵直接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实现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
9. 协同转运通过间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动运输,物质跨膜运输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膜两侧离子的电化学梯度。
10. 胞吞作用是通过质膜内陷形成膜泡,将物质摄入细胞内的过程,包括吞噬和胞饮两种形式。
11. 吞噬是吞噬细胞摄取颗粒物质的过程。
12. 胞饮是活细胞通过质膜向胞内生芽形成内吞小泡或主动运输从外界中摄取可溶性物质的过程。
13. 胞吞作用过程中,局部细胞膜内陷,包被附近的大分子或颗粒,形成小囊泡,随后囊泡脱离细胞膜,进入胞内,形成含有内容物的细胞内囊泡,将内容物运输到目的地。
14. 胞吐作用是运输小泡或分泌颗粒与质膜融合,将内容物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
15. 胞吐作用过程中,大分子在细胞内被一层膜包被,形成分泌小泡,分泌小泡逐渐移向并与细胞膜融合,小泡膜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随后细胞内的大分子被释放到细胞外。
16. 胞吞和胞吐是物质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属于跨膜运输。
17. 真核细胞通过胞吞和胞吐作用完成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