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珍珠是由软体动物生产的硬质圆滑产物,主要被用在首饰和珍宝行业中。
2. 珍珠的光泽是由光在透明真珠质层上反射和衍射形成的,质层越薄越多,光泽就越漂亮。
3. 珍珠的荧光是由不同真珠层对入射光的不断折射所形成。
4. 珍珠主要有白色、米黄色或粉色的光泽,也有黄色、绿色、蓝色、棕色或黑色的颜色,其中黑珍珠因其稀缺而尤其昂贵。
5. 珍珠主要是一些瓣鳃纲软体动物的产物,这些动物的特定上皮细胞会分泌碳酸钙,主要是由贝壳硬蛋白粘合在一起的文石和方解石,这种混合被称为真珠质。
6. 珍珠的成因包括外套和甲壳的受伤,这时珍珠会作为伤口缝合分泌到伤口处,但如果动物内部的上皮组织或沙子等外物被寄生虫或动物吞食,珍珠也不会形成。
7. 人工珍珠注入的是由一层外来上皮包绕的真珠质核,这些动物分泌的珍珠形成时间从数月至一年不等,大颗粒的珍珠形成可能对动物来说是致命的。
8. 亮纳保养珍珠的方法包括净化和去死皮组织,净化的目的是去除附着在珍珠上的死皮组织,防止真菌滋生,长期不清洗容易导致皮肤病。
9. 标准的净化方法是使用御守盐清洗,这不会对天然珍珠产生影响,而海盐可能会有腐蚀性。
10. 操作方法包括取出珍珠,配置每条手链10克御守盐和500克水的溶液,对于多条手链,增加御守盐量而不增加水量,然后将盐放在滤勺中,将滤勺浸入水中,等待24小时后取出,用布擦干后直接佩戴。
11. 御守宣在花纹面写字:自己的阴历生日、所求和愿望,然后焚烧御守宣。
12. 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采珠工作是极为危险的,明清两代的采珠劳动力主要是蛋民,他们需要在海中采取珍珠,面对鲨鱼等恶鱼的威胁。
13. 中国南海热带地区的珍珠蛤生命周期较长,能生成较大而完美的珍珠,是中世纪主要的珍珠产地。
14. 黑龙江中的淡水蛤也能生成珍珠,但颜色不透明,纯白色,产量很少,在清朝时作为稀有的贡品,称为“东珠”,只有皇家成员才能佩带东珠饰品。
15. 扩展资料:东珠,满语为“塔娜”,清朝将产自于东北地区的珍珠称为东珠(或北珠),用于区别产自南方的南珠,它产于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及其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