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源于《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诸葛亮作为蜀汉的重要谋士,巧妙地利用天象和敌情,通过草船向曹操“借”来箭矢,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草船借箭的经过
故事中,诸葛亮预见到即将发生一场大战,需要足够的箭矢来武装自己一方的军队。于是他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圈套,通过布置若干船只和谋略,利用大雾天气接近曹军的营地。诸葛亮利用曹军多疑的特点,制造了假象,迫使曹军放箭射击。结果,诸葛亮的船只被射满了箭矢,成功地获取了大量的箭矢资源。这一过程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也展现了他对敌我形势的准确把握和对战术的灵活运用。
歇后语的含义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这一歇后语是对诸葛亮这一事件的总结,突出了他的智慧和谋略得到了成功的结果。这个歇后语常用于形容某人充分利用外界条件,巧妙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最终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这个故事中,“满载而归”不仅是指船只装满了箭矢,也寓意着诸葛亮获得了成功和丰富的收获。
后世影响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不仅在《三国演义》中广为流传,而且成为了中国文化和智慧的象征之一。这个故事强调了智谋的重要性,展示了通过智慧和谋略可以巧妙地解决问题,甚至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这一歇后语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常用语,用于形容那些通过智慧、策略和机遇获得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