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月琴,作为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
2. 它的音箱呈满圆形,琴颈短小,全长约为62厘米,音箱直径约为36.3厘米。
3. 琴颈和音箱边框通常由红木或紫檀木制成,边框由六块规格一致的木板胶接而成。
4. 面板和背板则采用桐木制作。
5. 箱内设有两道音梁,支撑两个音柱。
6. 月琴通常有四个轴,四条弦,每两弦同音,以五度定弦。
7. 琴颈和面板上设有八或九个品局,以确定音域。
8. 月琴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变化,如传入台湾后,形状有所改进。
9. 台湾月琴的颈较长,音箱为木制圆形,有时也会见到六角形或八角形的设计。
10. 早期月琴使用蚕丝弦,现在则常用尼龙弦,也有使用钓线的趋势。
11. 台湾月琴在当地的戏曲和说唱音乐中十分流行,如歌仔戏、歌仔说唱等。
12. 在闽南地区,歌仔戏(芗剧)和锦歌(当地称锦歌,民谣的总称)说唱也使用台湾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