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叶酸豆果
夏天,各种水果应接不暇。在挑得眼花缭乱之际,大家可能尝过龙眼,但未必知道它的远房亲戚小叶酸豆。绽开的小叶酸豆果外壳呈土黄色,其中包裹着一粒粒火红的假种皮果肉,看起来相当诱人。土著人经常捡拾从树上自然脱落的成熟小叶酸豆食用,然而它们的角色却并不是饭后甜点。这种美丽的小叶酸豆竟然超酸酷辣,在澳洲传统的丛林食物菜单中,人们会把小叶酸豆捣碎之后当作天然酸辣酱使用。
2. 卡卡杜酸橙
这是来自澳洲的杂交卡卡杜酸橙,一种正宗的柑橘类水果。原生卡卡杜酸橙是一种疙疙瘩瘩的绿色野果,曾经长期充当澳洲土着人的维生素来源。与同样产自澳洲的指橙合体之后,杂交品种的卡卡杜酸橙摇身一变成为妖异的黑褐色,黑暗指数顿时更上一层楼。它的口味与中国出产的枳壳一样酸涩无比,因此通常只能用来制作果酱。
3. 莫邪菊果
养多肉的小伙伴们肯定知道莫邪菊,这是来自南非海边山岭的番杏科植物,它们长有繁茂的肥厚肉质叶片,能开出红、黄、紫各色漂亮的花朵。开花之后结出的莫邪菊果有点像营养不良的石榴,欧洲人更喜欢把它们叫做猪脸果。莫邪菊果的可食用部分形如上大下小的锥形,常被称为海滨苹果或是霍屯督无花果。莫邪菊果不仅能让你酸掉牙,而且竟然还自带咸味!
4. 诺丽果
诺丽果产自热带天堂夏威夷的一种树木,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收获。名字动听、长相清新的诺丽果居然以强烈的干酪气味为主打味型,配合以土腥味与苦涩的口感。这种极其怪诞的味道搭配,被有的受害者称之为呕吐物风格。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如此黑暗的水果对于当地土着人来说却非常重要。诺丽果是当地传统的沙拉食材,或是做熟了配以盐和咖喱充当主食。
5. 龟背竹果
龟背竹果的来历同样不寻常,它们居然是观叶植物龟背竹结出的果实。在气候适宜的墨西哥老家以及我国南方,龟背竹每年都能结出形如短棍、外皮神似史前恐龙的豪放果实。小心剥去龟背竹果厚实青涩的外皮,里面柔软的颗粒状果肉排列成香蕉果肉的形状,口感也如同菠萝与香蕉的合体,龟背竹果实因此还有蓬莱蕉的别名。虽然龟背竹果吃起来还算可口,不过吃货们一定要小心果实中间深藏不露的果芯。
6. 欧洲野莓
欧洲野莓在适当的气候下生长,但它们的果实却并不像其他莓类那样受人喜爱。这种野莓的颜色黯淡,口感和味道也让人不敢恭维。尽管如此,欧洲野莓在某些传统食品中仍有一席之地,比如制成果酱或用于烘焙。
7. 猫屎瓜
这是来自中国南方的猫屎瓜,成熟猫屎瓜大小类似手指,颜色却是阴森的蓝紫色,因此还有“死人手指”这个吓人的名字。轻轻切开猫屎瓜的外壳,目睹那条腐烂感强烈的半透明灰白果肉,这玩意简直像恐怖片中的两排牙齿。虽然长得如此惊悚,猫屎瓜的清甜口味却与外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使得敢于品尝它的吃货无不啧啧称奇。果肉可食,亦可酿酒;种子含油,可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