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虽然网红带货代言这种模式在为平台和商家与个人创造巨大利润,但是同时,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虚假宣传、假冒伪劣产品等。,行业准入门槛较低,靠的是影响力,其推销的力度和影响力堪比甚至超越广告的效果。但这种宣传模式背后的质量监管却没跟上,这就导致一部分网红只为利益行事,只要商家给的广告费或提成够高就“来者不拒”,什么货都敢接。
经验证明,如果没有规范和制约,行业野蛮生长、迅速扩张的背后往往是混乱的市场秩序。
对网红本身来说,应当提高商品质量把控能力,慎重选择合作品牌。既然做的是“亲测”,是“代言”生意,把好产品质量关责无旁贷。
对于运营平台来说,应当切实履行好平台的责任,加大对直播内容的审核力度,换句话说,网红是销售员,平台就是店主。连带责任是必须的。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划清责任主体,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消费空间。如果网红带货行为侵犯消费者利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由网红承担还是商家承担,亦或是双方共同承担?如果平台没有履行监管义务、尽到监管职责,那么,平台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等等。
既然是“效应”销售,就应该接受市场监管局的管理,就应该符合《广告法》的规定。因为在销售的同时,网红也就是商品的代言人。
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应该有一个理性的审视态度,对于网红经过语言等形式包装过的产品要保持清醒的认知和理性的判断,不盲目跟风,胡乱拼单,培养从正规渠道购买产品的良好消费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