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构成,其中包含17位的本体码和一位的校验码。前六位是地址码,表示编码对象常住户口所在县(市、旗、区)的行政区划代码。第七位至第十四位是生日期码,表示编码对象出生的年、月、日。第十五位至第十七位是顺序码,为同一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月、日出生的人员编定的顺序号。最后一位是校验码。
地址码的具体数字可以通过国家统计局网站查询到最新的县及县以上的行政编码资料。生日期码直接使用四位年份、两位月份和两位日期组成,无需分隔符。顺序码中,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校验码则是根据前面十七位数字码,按照ISO 70:1983.MOD 11-2校验码计算得出。
校验码的计算方法是将前17位数字乘以不同的系数,然后将结果相加,最后用总和除以11,看余数是多少。余数与最后一位数字的对应关系为:0对应1,1对应0,2对应X,3对应9,4对应8,5对应7,6对应6,7对应5,8对应4,9对应3,10对应2。例如,某男性身份证号码是34052419800101001X,通过计算得出其合法性。
关于身份证号码前几位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中国行政区划的调整所致,如重庆人的身份证号由51开头变为50开头。各地的行政区划代码可以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查询。
通过上述规则,可以清晰地了解中国身份证号码的构成和计算方法,有助于验证身份证号码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