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魑魅魍魉,原是古代传说中的鬼怪,后指各种各样的坏人。这一成语出自《左传·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具有贬义,常用于书面语中。在不同的语境下,它通常作为主语、宾语或定语出现。
“魑魅魍魉”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三年》中,原文提到:“魑魅魍魉,莫能逢之。”这里的“逢”意为遇到,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些鬼怪是无法被遇到的,后来引申为指各种各样的坏人。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依然被广泛使用,用于形容各种各样的坏人。
在邹韬奋的《患难余生记·进步文化的遭难》一文中,他曾提到:“如今把事实指出,愈使~无所遁形于光天化日之下了!”这句话生动地展现了魑魅魍魉无所遁形的场景,进一步体现了这个词的贬义色彩。
魑魅魍魉不仅存在于古代传说中,也广泛存在于现代生活中,用来形容那些不光明正大的人或行为。这个词的使用,往往意味着对这些人的强烈谴责。
总之,魑魅魍魉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承载着古代人们对鬼怪的想象,也反映了人们对社会中各种坏人的厌恶和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