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失禁的发生通常与多种疾病相关,主要包括神经系统疾病、逼尿肌损害及功能障碍、尿道括约肌损害或功能障碍、尿道支持组织损害、先天性病变因素和其他因素。
首先,神经系统疾病是引起尿失禁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中枢神经系统如大脑、脊髓的病变,包括外伤、出血、炎症、肿瘤等,可能会影响大脑对排尿中枢的控制,导致尿失禁。例如,脊髓损伤会中断大脑和脊髓之间的神经信号传递,造成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协调障碍,从而导致尿失禁。
其次,逼尿肌功能障碍也是常见的原因。逼尿肌反射亢进或不稳定,可能是由神经系统的障碍导致,也可能是由于膀胱感染、放射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膀胱出口梗阻等因素造成的。同样,逼尿肌无反射或反射低下,也可能是因为骶髓或周围神经受损,如糖尿病、外伤、盆腔手术等。
此外,尿道括约肌的损害或功能障碍也会引发尿失禁。尿道括约肌在防止尿失禁中起关键作用,但并非所有尿道括约肌的损伤都会导致尿失禁。例如,在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骨盆骨折、肿瘤侵润外括约肌、放疗损伤外括约肌等情况中,外括约肌的损害或功能障碍可能引起真性尿失禁。
尿道支持组织的损害也是尿失禁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常情况下,膀胱颈部和尿道由前后的盆底组织和邻近器官支持。然而,多产、子宫切除术后等因素可能导致尿道支持组织受损,造成膀胱尿道下垂,进而引发临床上最常见的压力性尿失禁。
最后,先天性病变因素也是尿失禁的原因之一。例如,异位输尿管开口、膀胱外翻、尿道上裂等先天性下尿路疾病可能导致尿道外括约肌的破坏,从而引起尿失禁。
除了上述因素外,某些疾病如Alzheimer病、帕金森病等虽然不能直接导致尿失禁,但它们可能加重尿失禁的症状。尿道感染、萎缩性阴道炎、便秘等也是尿失禁的常见诱因。心力衰竭、糖尿病并发症和ADH分泌异常综合症等也可能影响尿失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