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股东虚假出资之法律规定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2-02 01:20:19
文档

股东虚假出资之法律规定

主要形式包括股东成立公司时虚构注资行为。验资之后未能证实款项已转入公司账户。以及公司在没有运用出资款项进行运营的情况下,仍显示股东已出资的现象。其最明显特点便是股东未支付足够对价便获取了公司股权。依照公司法规定,股东需在认缴出资额度内按约出资,禁止虚假出资。若发起人和股东存在此类行为,公司登记机关有权要求其纠正,并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五的罚款。虚假出资的常见手法如下:(1)利用虚假银行进账单、对账单骗取验资报告,进而获得公司登记。(2)通过伪造实物投资手续骗取验资报告,同样达到登记目的。(3)以实物、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出资,但未完成相关权利转移手续。(4)作为出资的实物、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的实际价值远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格。
推荐度:
导读主要形式包括股东成立公司时虚构注资行为。验资之后未能证实款项已转入公司账户。以及公司在没有运用出资款项进行运营的情况下,仍显示股东已出资的现象。其最明显特点便是股东未支付足够对价便获取了公司股权。依照公司法规定,股东需在认缴出资额度内按约出资,禁止虚假出资。若发起人和股东存在此类行为,公司登记机关有权要求其纠正,并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五的罚款。虚假出资的常见手法如下:(1)利用虚假银行进账单、对账单骗取验资报告,进而获得公司登记。(2)通过伪造实物投资手续骗取验资报告,同样达到登记目的。(3)以实物、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出资,但未完成相关权利转移手续。(4)作为出资的实物、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的实际价值远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格。

虚假出资,即股东虽表面付出实则未履行出资义务。
主要形式包括股东成立公司时虚构注资行为;
验资之后未能证实款项已转入公司账户;
以及公司在没有运用出资款项进行运营的情况下,仍显示股东已出资的现象。
其最明显特点便是股东未支付足够对价便获取了公司股权。
依照公司法规定,股东需在认缴出资额度内按约出资,禁止虚假出资。
若发起人和股东存在此类行为,公司登记机关有权要求其纠正,并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五的罚款。
虚假出资的常见手法如下:
(1)利用虚假银行进账单、对账单骗取验资报告,进而获得公司登记;
(2)通过伪造实物投资手续骗取验资报告,同样达到登记目的;
(3)以实物、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出资,但未完成相关权利转移手续;
(4)作为出资的实物、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的实际价值远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格;
(5)股东设立公司时,为应对验资,短暂将款项注入公司账户后又迅速取出,公司并未实际使用该笔款项进行运营;
(6)未对投入的净资产进行审计,仅凭投资者提供的低报负债高估资产的财务报表进行验资。
【法律依据】《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公司发起人和股东如有虚假出资行为,未交付或未按时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非货币财产,公司登记机关有权要求其纠正,并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五的罚款。

文档

股东虚假出资之法律规定

主要形式包括股东成立公司时虚构注资行为。验资之后未能证实款项已转入公司账户。以及公司在没有运用出资款项进行运营的情况下,仍显示股东已出资的现象。其最明显特点便是股东未支付足够对价便获取了公司股权。依照公司法规定,股东需在认缴出资额度内按约出资,禁止虚假出资。若发起人和股东存在此类行为,公司登记机关有权要求其纠正,并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五的罚款。虚假出资的常见手法如下:(1)利用虚假银行进账单、对账单骗取验资报告,进而获得公司登记。(2)通过伪造实物投资手续骗取验资报告,同样达到登记目的。(3)以实物、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出资,但未完成相关权利转移手续。(4)作为出资的实物、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的实际价值远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格。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