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背的古诗25首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2-02 01:45:08
三岁背的古诗25首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2、《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3、《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4、《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5、《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6、《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7、《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8、《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9、《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11、《回乡偶书》;
导读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2、《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3、《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4、《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5、《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6、《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7、《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8、《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9、《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11、《回乡偶书》;

1、《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8、《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1、《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2、《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3、《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飞入菜花无处寻,儿童急走追黄蝶。
14、《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5、《江畔独步寻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16、《山隐段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7、《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8、《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9、《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0、《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1、《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2、《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3、《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4、《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5、《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岁背的古诗25首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2、《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3、《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4、《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5、《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6、《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7、《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8、《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9、《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11、《回乡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