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12315平台发起投诉,平台接受图片和文字等形式的证据上传。通常,提交确凿的证据后,问题便可得到解决。如果问题仍旧未得到妥善处理,消费者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应根据具体的诉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诉讼理由,例如,可以考虑违约之诉、侵权之诉、不当得利之诉等。
消费者起诉的程序大致如下:
1. 准备民事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证据。
2. 人民法院在核实起诉条件后,将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3. 当事人应按照法院的通知,准时参加诉讼活动。
4. 若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可在判决书送达后十五日内或裁定书送达后十日内向原审法院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并提交上诉状。
现在提起诉讼更为便捷,可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在线提交诉讼。对于标的额在一万元以下的案件,诉讼费用为二十五元。消费者维权可能涉及的法律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等。
对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监管体系早已建立。这涵盖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多个培训领域,相关部门已明确,并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审批流程。校外培训机构的预收费已被纳入监管,具体措施包括:
1. 所有培训机构必须将预收费存入监管账户。
2. 培训机构需缴纳至少相当于三个月预收学费的保证金,通常金额在三十万以上。
3. 税务部门参与监管,要求为学员开具发票,同时也意味着培训机构需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等相关税费。
针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众多、培训项目繁杂的现状,教育部将联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政策制定,完善监管措施。常态化地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收费行为进行检查,以规范收费行为,并预防发生损害消费者利益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