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嫉妒,意图找机会除掉他。一日,周瑜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却仅用三天便承诺完成。周瑜心中疑惑,暗自猜测诸葛亮另有奇计。
诸葛亮向鲁肃借来二十艘快船和六百名士兵,用布遮盖船只,两舷堆满稻草人。周瑜得知后,心中愈发不安,却想不出诸葛亮的用意。
至第三天,天色未明,诸葛亮请鲁肃一同前往。他们将二十艘船连在一起,向北岸驶去,此时长江大雾弥漫,对面船只难以分辨。鲁肃心中疑惑,问起诸葛亮,诸葛亮只是微笑着未作回答。
不久,船队靠近曹操水军驻地。诸葛亮指挥船只一字排开,命令士兵们擂鼓呐喊。曹操闻讯后,担心有埋伏,命令弓箭手向船队射箭。箭矢如雨点般落在草捆上,密密麻麻。
过了一会儿,诸葛亮下令调转船头,再次朝另一侧排列。曹操见状,再次下令放箭。待到太阳升起,大雾散去,诸葛亮下令收船。士兵们齐声高呼:“感谢丞相的箭!”
船队抵达南岸,周瑜早已派出五百名士兵等候,将箭卸下。最终,共得十三万多支箭。鲁肃向周瑜讲述了诸葛亮的奇策,周瑜感叹不已:“诸葛亮神机妙算,我实在比不上他。”
此计不仅令周瑜佩服,更彰显了诸葛亮的智慧与胆略。草船借箭的故事,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经典之作。
诸葛亮的智慧不仅体现在草船借箭上,还体现在他与周瑜、曹操的多次交锋中。他的每一次策略都巧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周瑜深知诸葛亮的才智远超自己,心中虽不甘心,却也无可奈何。诸葛亮的每一次胜利,都让他更加敬佩这位才华横溢的谋士。
草船借箭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计谋,更是智慧与勇气的完美结合。诸葛亮的胆略与谋略,成为了后世无数人心中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