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翻译标准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到严复的“信达雅”,再到傅雷的“形似、神似”,这些理论为翻译提供了丰富的指导。而在现代,许渊冲提出“意美、形美、音美”,进一步丰富了翻译的艺术性。
在国外,奈达的翻译理论具有代表性,强调忠实于原作,传达原作的意义和风格。泰特勒提出了三条原则,要求译文不仅要传达原作的意思,还要具备原作风格,并且保持原作的真实性,同时还要流畅自如。
在电影翻译领域,虽然有很多翻译原则可以参考,但针对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原则相对较少,这导致了片名翻译的不统一。因此,结合现有的翻译原则,并考虑到电影作品的特殊性,提出七个翻译原则,以期为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提供指导。
首先,开门见山原则要求片名直截了当,简洁明了,便于观众快速理解电影主题。其次,音意结合原则强调片名的发音与意义相结合,使观众能够通过发音感知电影内容。再者,一见钟情原则要求片名具有吸引力,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观看电影的兴趣。
内容等价原则强调片名应与电影内容相符,准确传达电影主题。文化体现原则要求片名能够体现电影的文化背景,使观众能够感受到电影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审美体现原则则强调片名应具有艺术美感,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最后,票房效应原则要求片名能够吸引观众,提高电影的票房收入。这七个原则的综合应用,将有助于提高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质量,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