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漏风声,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五回,描述的是一家人坚决不泄露任何消息的情景。在高阳的《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中,也有类似的运用,七姑奶奶为了避免消息走漏,特意选择了一个秘密地点与人相会。
而“风声鹤唳”一词,出自《晋书·谢玄传》。东晋时期,秦主苻坚率领百万大军,与东晋决战。晋军以精锐之师涉水而上,秦军大败,溃不成军,自相践踏,死伤无数。苻坚的残部在逃跑时,听到风吹草动,鹤鸣之声,都以为是追兵呼喊,心惊胆战,疑心重重。
“风声鹤唳”这个成语,形容人因惊慌而听到风吹草动都觉得是敌人来袭,比喻极度恐慌或自相惊扰的场景。它经常被用来形容战争中的士兵,或是面对巨大压力的人。
在《红楼梦》第一百零二回中,贾珍等人因为风声鹤唳而接连生病,整个家族陷入恐慌之中,连草木都变得像妖怪一样可怕。而在赵老的《醉蓬莱·寿叶枢密》词中,也提到了风声鹤唳,用来形容对敌人心存畏惧。
此外,郁达夫在《出奔》一文中,也描述了类似的场景。在面临未知危险时,人们往往会产生风声鹤唳的感觉,这种心理状态就像面对敌人一样紧张,对任何风吹草动都充满恐惧。
总的来说,“风声鹤唳”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在极端紧张情况下,人们对任何风吹草动都感到恐惧的心理状态,它不仅适用于战争,也广泛应用于描述任何情况下的人们在面对巨大压力时的心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