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国际领先的银行已经将风险管理纳入到日常运营中,构建了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全美反财务舞弊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指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受该实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个人影响,并应用于整个机构战略设定中的过程。
我们应当明确,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零风险”是不存在的。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意义在于其能够培养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和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及时识别、管理和有效化解风险。更为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奢侈品,而是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实践中总结出来。要建立和有效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站在全行的高度,以全局视角审视体系建设,而不仅仅是风险管理本身。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环境、风险管理流程、内部控制程序和风险审计等相互联系的子系统。
风险管理环境包括内、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外部环境涉及宏观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监管要求等外部因素;内部环境则包括风险文化、风险战略、风险偏好、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人员培养等。一位美国的银行家认为,金融机构管理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主导的企业文化不能使现有的管理系统、政策和程序真正发挥作用,这表明风险管理环境对风险管理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风险管理流程是指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到风险防范,以及贯穿其中的风险信息报告路径的管理全过程。虽然风险管理要保持与业务部门的独立性,但风险管理流程必须建立在业务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实现与业务操作流程的有机结合。
内控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全面性、独立性原则。内部控制应渗透到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做到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覆盖。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内控管理的核心部门,要保持相互独立,将内控评价结果直接向最高决策层负责。
风险审计体系的作用在于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及其运行进行后评价和持续改进,保持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稳定运行,是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
通过对国际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启示。首先,重视风险文化和组织架构建设。风险管理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与该行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密切相关,而组织架构相似的银行可能因为风险文化、部门职责划分等因素而使风险管理效果差异甚巨。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重视风险文化和组织架构建设,二者相互协调,才能保证风险管理的效果。
其次,强调对员工的培训和培养。要建立员工业务培训和风险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的业务水平,强调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之间的沟通与配合,确保开发的客户是银行所需要的。
最后,重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即在业务流程分析整合的基础上,加强基础数据的分析整理,进行风险的量化、分析和评价,发挥信息技术在风险决策中的作用,使风险决策更具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