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对蓄水、保土、增产具有显著作用。
2. 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良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根据地面坡度、土层厚薄、耕作方式、劳力多寡和经济条件,确定梯田的宽度,并与灌排系统、交通道路统一规划。
3. 修筑梯田时宜保留表土,梯田修成后,通过深翻、增施有机肥料、种植适当的先锋作物等农业耕作措施,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4. 反坡梯田是指整地后坡面外高内低的梯田,其坡度视荒山坡度大小而定,通常为300-500。反坡梯田能改善立地条件,适用于干旱及水土冲刷较重而坡行平整的山坡地及黄土高原。
5. 坡式梯田是由坡耕地逐步改造而来,通过垒石筑埂,形成地块雏形,并逐步使地埂加高,地块内坡度逐步减小,以增加地表径流的下渗量和减少地面冲刷。
6. 复式梯田是在山丘坡面上开辟的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等多种形式的梯田组合,修建时应经过统筹规划,并可配合水平沟等水土保持工程,提高坡面耕地的保水抗蚀能力。
7. 梯田沿着陡峭的山坡层层向上分布,是为种植庄稼而切入山坡的平地,是人类改造地表形态最令人惊叹的方式之一。
8. 梯田最早出现在史前时期,人们清除森林或小山项以种植粮食作物或作为防御工事。
9. 梯田边缘通常都有石墙或长满草的土埂以防止土壤流失。
10. 梯田内的土壤能保存雨水,确保植物得到足够的水分。
11. 秘鲁的山谷中布满梯田,构成一幅由小块农田拼缀起来的画面,南美洲的土著人在几百年前修建梯田来种植粮食作物,至今仍有在使用。
12. 亚洲的水稻种植区出现的梯田像一面面安置在山坡上的镜子,发光是因为它们存有水,水稻种植需要大量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