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而上学是一个源自希腊语的术语,最早出现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物理学》之后的一部作品,尽管其标题被翻译为《形而上学》。这门学科探讨的是超越经验现实,追求永恒和绝对真理的问题。它包含诸多议题,此处不一一讨论。
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形而上学的批评主要针对其思维方式,即静止、孤立和片面的观点。这种思维方式与哲学中最基本的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密切相关。
3.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涉及两个主要方面。首先是思维与存在哪个是第一性,即哪个先于另一个,哪个决定另一个,以及哪个是世界的基础。认为思维是世界的基础的是唯心主义;认为存在是基础的是唯物主义。除此之外,其他的使用方式都是不准确的。
4.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指那些采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静止、孤立、片面)的唯物主义者。他们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但可能忽视了人们通过主观能动性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
5. 举例来说,如果某人认为物质是先于意识存在的,并且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仅仅看到物质决定意识,而没有意识到人们可以主动地改造物质世界,那么这个人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相反,如果某人认为一切都是其精神意识的产物,并且认为世界万物都是永恒不变的,那么这个人就是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