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国在推进民生经济方面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是关键。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核心的战略理念,为民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政治和思想基石。这些理念的实施,反映了国家对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注和承诺。
2. 社会共识的逐渐形成,为民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固的社会土壤。广大民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日益深化,他们渴望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社会分配格局,促进各类经济主体的和谐共存。这种共识的提升,激发了公众积极参与和推动民生经济的积极性。
3. 国家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和财富积累,为民生经济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前列。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6.13万亿元,中央财政收入更是达到了3.27万亿元。社会财富积累也在显著增长,截至2009年1月,全国存款总额达到49.47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总额高达23.69万亿元。
4. 综上所述,我国具备了充分的条件和能力,致力于为人民创造更优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实现民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关乎人民福祉的重要任务。
所谓民生经济,就是把保障和改善中低收入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条件作为主线贯穿于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运行的全过程,通过理顺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比价关系,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率,提升社会总福利水平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民生经济,有利于实现发展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效率和公平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