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不听话往往让家长感到头疼。专家从行为疗法的角度解析了这一现象,提出了三项建议。
首先,家长应明确孩子的能力范围。如果要求孩子完成超出其能力范围的任务,孩子自然难以听从指示。因此,在下达指令前,家长需评估孩子是否能够完成该任务。例如,三岁的孩子难以实现无私的行为,而上幼儿园的孩子也难以长时间静坐听讲。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差异显著,要求每门功课都考第一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家长需了解孩子的个性,避免一厢情愿地设定过高期望。
其次,家长应确保孩子完成已下达的任务。教育的目标在于让孩子学会完成他们不会做的事,但这个过程需循序渐进,不应过于困难。家长需给予鼓励和监督,而不仅仅是口头指导。过多的批评或惩罚可能导致孩子说谎,而关注过程比关注结果更为重要。家长应全程陪伴孩子完成任务,监督的同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最后,家长需及时奖励孩子的努力。根据行为疗法理论,有效行为会得到保留,而无效或负面行为则会消失。孩子若未得到奖励,可能会失去完成任务的动力,不再听从家长的指示。家长不应认为孩子听话是理所当然的,而需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激励孩子。奖励有助于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而奖励和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更为有效。
奖励能培养孩子的乐观、积极和自信,而惩罚则可能让孩子变得悲观和自卑。因此,家长应避免单纯的奖励或惩罚,而是将奖励与监督相结合,与孩子共同完成任务。这种参与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