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克型肺炎的治疗需综合考虑,包括一般治疗、抗菌治疗、抗休克治疗、纠正酸中毒、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以及防治并发症。
在一般治疗方面,患者应平卧,给予吸氧并注意保暖。这些措施有助于稳定患者的生理状态。
抗菌治疗方面,早期使用广谱有效的抗菌药物至关重要。在病原菌未确定前,可以选择派拉西林、替门汀、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哌酮、环丙沙星或氧氟沙星等药物。一旦获得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应根据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确保治疗的针对性。
抗休克治疗方面,对于没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根据心率、血压和尿量快速补充液体800-1000ml,待血压回升、尿量超过30ml/h后减慢输液速度。24小时内,补液总量可达3000-4000ml,以晶体液为主,必要时可补充胶体溶液如白蛋白、全血等。常用的胶体溶液为低分子左旋糖酸,24小时内总量不超过100ml。在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酌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间羟胺或东莨菪碱等。
纠正酸中毒方面,补碱量按1mmol=0.3×(正常-HCO3-测得-HCO3)×体重(kg)计算,先输入计算量的1/3,再根据病情和血气值补充。也可用11.2%的乳酸钠和3.63%的三羟甲基氨甲烷纠正酸中毒。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方面,氢化考的松200~600mg/d或地塞米松10~30mg/d,分次加入液体中静滴,疗程为3~5天。同时,需加用雷尼替丁150mg,1~2次/d,预防应激性溃疡。
防治并发症方面,如有早期心衰或急性肺水肿征象,可给予西地兰2.4mg加入5%葡萄糖液20~40ml,缓慢静注,可同时加用速尿20-40mg。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心律紊乱等情况时,应给予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