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枯病在连作田和地下水位高、湿度大的冲积土田较为常见。为了防止病菌在土壤中滋生,应及时对带菌土壤进行消毒,并计划性地进行轮作。一旦发现病株,应当立即将其剔除并烧毁,避免病害扩散。
农艺措施方面,首先推荐水旱轮作,减少土壤中病菌的含量。其次,可以通过改良土壤来降低青枯病的发生率。青枯病菌偏好偏酸性土壤,因此在整地施肥时,可以结合施用熟石灰粉,每亩施用50-100公斤(具体用量可咨询农技部门),使土壤呈中性或微碱性,这有助于抑制病害的发生。
另外,培育壮苗也是提高作物抗病能力的重要措施。可以采用营养钵、肥团、温床等方式育苗,培育出健壮的植株,增强其抗病、耐病能力。
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38%恶霜嘧铜菌酯(全新配方),每亩用35-50ml拌湿润细土撒施,进行土壤消毒,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发病初期,每亩用农链霉素液50—60公斤,或38%恶霜嘧铜菌酯800倍液对植株喷雾,隔7—10天一次,共喷2—3次。此外,还可以使用20%土菌狂杀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灌根或喷雾,隔7—10天一次,共施药2—3次。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市场上药剂名称变化频繁,可能需要向当地农技站、植保站咨询,了解哪些药剂适合本地情况,以确保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