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属于化能异养菌,通常在中温环境中生长,不产生芽孢。根据其主要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三个亚群:
成对、簇或四联的好氧球菌,接触酶阳性,具有细胞色素,在细胞壁中无鞣酸。它们能够对碳水化合物产酸,也有可能不产酸或产酸较弱。
兼性厌氧或微好氧球菌,表现为成对、链状、成簇或四联。这类球菌同样具有接触酶和细胞色素,但细胞壁中是否存在鞣酸则有差异,细胞色素的存在与否也有变化。
专性厌氧球菌,成对、链状、四联或方块,某些属可能没有细胞色素,接触酶通常为阴性,有些则为弱阳性或假阳性。
值得注意的是,消炎药无法有效治疗G+球菌感染,只能使用抗菌药物。庆大霉素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有效,但其副作用较多。
建议使用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组合治疗重症G+菌感染,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11%和85.29%,细菌清除率则为91.66%和88.24%,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和11.76%。
同时,还需要遵循主治医生的指导,确保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