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身体协调性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交互抑制、力量、耐力、心智练习及本体感受器。交互抑制是指支配动作反面肌肉的神经冲动被抑制或阻止;力量涉及反面肌肉的放松与收缩;耐力则与疲劳相关,疲劳会干扰精致动作的执行;心智练习可以提升精神集中力,从而改善协调性;本体感受器则是对肌肉和关节张力的感觉。
协调性是指身体各肌肉群在正确的时间、方向及速度下共同作用,保持平衡稳定且富有韵律。协调性训练在体育运动中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依赖遗传因素和运动员的心理个性,还涉及肌肉力量与耐力、技术动作的熟练度、速度与耐力的关联、身体重心的平衡以及动作的韵律性等。
提高协调性的训练方法有九种:1.进行不习惯的动作练习;2.反向完成动作;3.改变动作的速度与节奏;4.以游戏方式完成复杂动作;5.创造性地改变完成动作的方式;6.采用不习惯的组合动作,使已掌握的动作更加复杂化;7.改变动作的空间范围;8.利用器械或自然环境做复杂练习;9.适时用信号或有条件刺激以改变动作。
协调性训练的频率在准备期和训练期较高,频率为每周2-3次,项目至少10项,每项练习3-5次。在调整期和比赛期,则不再进行专项协调性训练。训练强度为70%,频率为每周3次。具体动作包括纵跳、前后跳、侧跳、方形跳、转向跳、跳跃转向、侧向交叉步、手脚反向动作、站蹲撑立等。教练还可以再编10-20项动作,共计约30个项目进行练习。
协调性训练的关键在于速度与时间的配合,动作越复杂,学习效果越佳。因此,教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更多样化的动作,提高训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