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卵期的计算方法多样,其中包括观察宫颈粘液和测量基础体温。观察宫颈粘液时,月经干净后,宫颈粘液通常稠厚且量少,提示非排卵期。随着体内激素变化,粘液会增多且变得稀薄,接近排卵期时,粘液会变得清亮、滑润且富有弹性,类似鸡蛋清,这种粘液出现的最后一天的±48小时内是排卵日。因此,出现阴部湿润感时即为排卵期,也是“易孕期”。计划受孕应在排卵期前的“湿润期”。
测量基础体温时,女性的基础体温会随着排卵而发生变化,排卵后体温会升高,提示排卵已发生。排卵通常发生在体温上升前,从低到高上升的过程中,而在体温处于升高水平的三天内,是“易孕阶段”。但这种方法仅能提示排卵已发生,无法预测排卵何时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基础体温测量需在6小时充足睡眠后,醒来尚未进行任何活动之前进行,并记录任何特殊情况,如前一天夜里的性生活、近日感冒等。需反复多次测试,并用点线相连。正常情况下,排卵后体温上升0.3-0.5℃,称双相型体温;若无排卵,体温不上升,整个周期呈现低平体温,称单相型体温。
对于月经不规律或生活不规律的女性,不能用此法判断有无排卵。经期推算法适用于月经周期正常的女性。排卵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与下次月经开始的间隔时间固定,一般在14天左右。根据此关系,可以按月经周期推算排卵期,推算方法是从下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倒数14天或减去14天为排卵日,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后4天为排卵期。
例如,以月经周期为30天为例,这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在9月29日,那么下次月经来潮是在10月29日,再从10月29日减去14天,则10月15日是排卵日。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后4天,即从10月10日至19日这十天为排卵期。用此方法推算排卵期需知道月经周期的长短,适用于月经周期一向正常的女性。
对于月经不规律的女性,排卵期计算公式为:排卵期第一天=最短一次月经周期天数减去18天;排卵期最后一天=最长一次月经周期天数减去11天。例如,月经期最短为28天,最长为37天,需将最短的规律期减去18(28-18=10)以及将最长的规律期减去11(37-11=26),因此,在月经潮后的第10天至26天都属于排卵期。
掌握排卵期对于年轻女性来说很重要。想怀孕的女性,在排卵期的第一天开始,保持两天做爱一次的频率,坚持几个月,一般会怀孕。不想怀孕的女性,则需错过这几天过性生活,这时排卵期被称为危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