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古代可以用“你”字去称呼别人吗?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2-05 10:28:50
文档

古代可以用“你”字去称呼别人吗?

在《诗经·魏风·硕鼠》中,有句“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这里的“女”即指“汝”。《史记·平原君列传》中“汝何为者也?”的“汝”同样是对人的称呼。《左传·宣公十五年》的“我无尔诈,尔无我虞”中,“尔”作为第二人称,表示对对方的信任与承诺。《左传·定公十四年》中的“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这里的“而”不仅表示单数,还带有质问的语气。《左传·僖公十一年》里,“舅氏,余嘉乃勋”的“乃”用作定语,而《庄子·齐物论》的“我胜若,若不我胜”中的“若”则是直接称呼对方。从使用角度来看,不同代词的使用环境也有差异。比如,“尔”、“女”、“汝”多用于上对下、长辈对晚辈、平辈或关系密切的人之间的称呼,若在其他场合使用,会显得不敬。而“若”则是一个较为普通的称呼。至于“而”和“乃”,则仅表示单数,少有其他用法。
推荐度:
导读在《诗经·魏风·硕鼠》中,有句“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这里的“女”即指“汝”。《史记·平原君列传》中“汝何为者也?”的“汝”同样是对人的称呼。《左传·宣公十五年》的“我无尔诈,尔无我虞”中,“尔”作为第二人称,表示对对方的信任与承诺。《左传·定公十四年》中的“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这里的“而”不仅表示单数,还带有质问的语气。《左传·僖公十一年》里,“舅氏,余嘉乃勋”的“乃”用作定语,而《庄子·齐物论》的“我胜若,若不我胜”中的“若”则是直接称呼对方。从使用角度来看,不同代词的使用环境也有差异。比如,“尔”、“女”、“汝”多用于上对下、长辈对晚辈、平辈或关系密切的人之间的称呼,若在其他场合使用,会显得不敬。而“若”则是一个较为普通的称呼。至于“而”和“乃”,则仅表示单数,少有其他用法。


在古代汉语中,第二人称代词被称为对称代词,用于称呼听话者。这类代词在古文中主要形式有“女、汝、尔、而、乃、若”等六个,其中“女、汝、尔、若”最为常见,“汝”和“女”实际上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

在《诗经·魏风·硕鼠》中,有句“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这里的“女”即指“汝”。《史记·平原君列传》中“汝何为者也?”的“汝”同样是对人的称呼。《左传·宣公十五年》的“我无尔诈,尔无我虞”中,“尔”作为第二人称,表示对对方的信任与承诺。《左传·定公十四年》中的“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这里的“而”不仅表示单数,还带有质问的语气。《左传·僖公十一年》里,“舅氏,余嘉乃勋”的“乃”用作定语,而《庄子·齐物论》的“我胜若,若不我胜”中的“若”则是直接称呼对方。

从使用角度来看,不同代词的使用环境也有差异。比如,“尔”、“女”、“汝”多用于上对下、长辈对晚辈、平辈或关系密切的人之间的称呼,若在其他场合使用,会显得不敬。而“若”则是一个较为普通的称呼。至于“而”和“乃”,则仅表示单数,少有其他用法。

综上所述,古代汉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种类多样,使用灵活,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等级观念,也反映了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文档

古代可以用“你”字去称呼别人吗?

在《诗经·魏风·硕鼠》中,有句“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这里的“女”即指“汝”。《史记·平原君列传》中“汝何为者也?”的“汝”同样是对人的称呼。《左传·宣公十五年》的“我无尔诈,尔无我虞”中,“尔”作为第二人称,表示对对方的信任与承诺。《左传·定公十四年》中的“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这里的“而”不仅表示单数,还带有质问的语气。《左传·僖公十一年》里,“舅氏,余嘉乃勋”的“乃”用作定语,而《庄子·齐物论》的“我胜若,若不我胜”中的“若”则是直接称呼对方。从使用角度来看,不同代词的使用环境也有差异。比如,“尔”、“女”、“汝”多用于上对下、长辈对晚辈、平辈或关系密切的人之间的称呼,若在其他场合使用,会显得不敬。而“若”则是一个较为普通的称呼。至于“而”和“乃”,则仅表示单数,少有其他用法。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