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数学和逻辑学是否属于科学,长期以来存在争议。许多人认为它们是科学的基础,波普尔则提出科学的标准:只能证伪,不可证实。例如,所有观察到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于是假设天鹅都是白色的。尽管之后观察到更多的白色天鹅并不能证明这一假设,但一旦发现黑天鹅,假设就被证伪。这符合波普尔的理论。
科学理论通常为全称判断,具有普遍性,但其经验基础是对单个对象的观察。科学家无法进行全称量试验,除非是上帝。因此,所有科学理论都是假说,随时可能被证伪,但证实却是不可能的。卡尔纳普提出了可证实性标准,但这并不与波普尔的理论冲突,因为卡尔纳普的证实仅限于经验范围内的逻辑自洽。
按照这样的标准,数学和逻辑学不符合科学定义,因为它们是证伪工具,自身不可证伪。人类必须信任逻辑学和数学的可靠性,否则无法确认任何知识。休谟称数学和哲学为“必然真理”,即人类必须信仰它们的可靠性,它们是不言自明的。形而上学和神学也探讨数学和逻辑学的假设,但科学认为这些思考无意义,因为超出了经验范围,不可证伪。
波普尔认为数学和逻辑学虽然不是科学,但其地位可能更高,因为它们是知识的科学执照。一个命题被承认为知识,需要符合经验,逻辑和数学推演。如果数学和逻辑不是“自明”真理,人类知识体系将失去根基。
西方文明中,否定上帝权威的人不少,但否认逻辑学和数学的人几乎没有,因为它们太基础了。然而,中国人却挑战数学和逻辑学。具体手段包括:在中小学推行奥数,建立“反数学”思维方式,避免孩子形成数学思维;中学到大学缺乏系统逻辑学课程,仅在法学等专业开设浅显逻辑课程;强化算术记忆,而非几何逻辑推演;开设非数学思维的“算法课程”。如此庞大的民族在基础教育中弱化数学和逻辑学,令人无法理解。
逻辑学和数学是孕育科学的母体。缺乏数学和逻辑学素养,中国人普遍缺乏科学理解能力和创造力,表现出愚昧特征。这种教育摧残人的理性,反智,后果严重。如今,中国在科学上的表现已经证明了这种自我伤害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