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多年的实际调查发现,在南极上空臭氧层出现“空洞”这一新现象,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极大注视。每年8月至11月,美国的观测卫星便在南极上空拍摄照片,观察臭氧层的变化情况。数据显示,臭氧层逐年变薄,并已形成一个相当大的空洞。到目前为止,南极臭氧层空洞的面积已达900万平方公里,其厚度已低于170多布森。正常情况下,臭氧层的厚度应在300~400多布森之间。
南极臭氧层位于离地面12~50公里高度的平流层中间,它的浓度重心约在23公里处。由于太阳辐射的光化作用产生臭氧,从而形成臭氧层。尽管臭氧只占那儿空气的400万分之一,但由于臭氧能滤掉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辐射,使得太阳光到达地面时紫外线辐射大大减弱。同时,臭氧层还可阻挡宇宙射线,从而保护了地球上人类和生物的安全。
当前,对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的原因有种种解释。首先,宇宙高能粒子簇射破坏了臭氧层。美国地球与宇宙研究局登·贝克认为,地球每隔27天就有两天半要受到宇宙高能粒子簇射,这些带电粒子在地球磁场作用下沿着磁力线向南北两极射去。当南极出现太阳的早春季节到来时,氮、氢化合物由于气温升高开始发生化学反应,这一过程使臭氧层迅速遭到破坏。其次,化学反应引起臭氧耗损造成臭氧空洞。怀俄明大学的霍夫曼认为,工业化产生的氟氯化物(氟利昂)引起的化学反应造成了臭氧层的空洞。最后,大量废气的排放使臭氧层出现空洞。专家指出,近年来由于在同温层飞行的喷气式飞机和火箭、导弹日益增多,将大量废气排放到高空,臭氧遭到耗损,若不采取措施,任其发展下去,就会严重地破坏臭氧层。
臭氧空洞这一现象的出现,无疑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地球上的人类安全和万物的生长。臭氧层一旦遭受破坏出现空洞,就会使植物和动物的生态链发生变化,失去平衡,可能造成农作物歉收、气候异常,皮癌发病率上升以及某些物种灭绝等现象出现。南极是地球上唯一没有被污染的地方,是地球的宝库,是科研价值非常高的地方。这里的空气非常新鲜、清洁,可以清楚地看到400公里以外的山峰。然而,随着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出现,如果不注意环境保护,南极就有被污染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