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是常见的灌溉方式,但这种方式下,大量水分并未被植物吸收,而是从地表蒸发。强烈的辐射和干燥的空气加剧了土壤的毛细管上升现象,导致土壤下层的矿物质随着水分上升至地表,待水分蒸发后,这些矿物质滞留在土壤表层,形成盐害。在原本盐碱较重的土壤中,这一现象更为严重。
为实现节水和节肥的目标,提出了以下改进意见:首先,将现有的长畦改为短畦。目前,菜田的畦长多在50米左右,有的甚至可达80米。这样,水从畦头流到畦尾时,在畦内停留的时间过长,导致更多的水分下渗流失。建议将长畦分段截成每个不超过10米的短畦,以减少水分的流失。
其次,浇水时,当水到达畦头时,应及时改口,不必等到沟满、畦溢。再次,每次浇水时,可以选择宽行与窄行交替进行,这次浇窄行,下次浇宽行,以此控制浇水量。此外,还应根据不同蔬菜的生育期合理供水,并在全田范围内进行地膜覆盖,以减少浇水次数。
我们提倡使用滴灌技术。滴灌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方式,能够控制水量,实现肥水一体化,有助于节水和节肥。尽管滴灌技术已经推广多年,但其堵塞问题已得到解决,目前价格相对便宜,每亩投入只需四五百元。在保护地集中区,只要有水塔或无塔供水的压力设备,可以通过地下埋管直接通到棚室内,用水表显示用水量即可。
滴灌的优点在于,通过主管进水口安装的阀门开关和水表,可以根据蔬菜不同生育期和季节进行科学供水,从而减少水肥流失,优化土壤内根系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