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颈斑鸠是一种在中国东部和南部广泛分布的鸟类,属于鸽形目。这种鸟体长约30厘米,大小与普通鸽子相仿。它们的身体呈现出一种淡褐色,腹部和颈部略带粉色,最显著的特点是颈部两侧布满了白色的点斑,这些斑点如同珍珠般散落在颈部,因此得名“珠颈斑鸠”。
栖息环境方面,珠颈斑鸠偏好平原、草地、低山丘陵和农田地带,也常出现在村庄附近的树林和竹林中,甚至会在地边树上或住家附近觅食。它们常三三两两分散栖息于相邻的树枝头,飞行时快速但不能持久,飞行时翅膀煽动较快。鸣声响亮,常作点头状,鸣声类似“Ku-Ku-u-ou”,重复鸣叫。
这种鸟类通常活跃于城市、村庄及其周围的开阔原野和林地,容易在城市公园和道路旁的树上或地上见到。它们觅食时会在地面上边走边寻找草叶或道路上的植物种子、果实和小虫。珠颈斑鸠的叫声也有助于识别,其叫声在林子里可以传播较远,与东部常见的山斑鸠和灰斑鸠的叫声节奏不同。
生活习性方面,珠颈斑鸠是常见的留鸟,常在村落和农田附近活动。繁殖期通常在5-7月,用小树枝在树杈上搭建简单平台巢,每窝产卵2-3枚。幼鸟孵化后,亲鸟嗉囊能将食物消化成食糜并分泌特殊成分形成“鸽乳”喂养幼鸟。珠颈斑鸠有多种叫声,常为反复的“咕咕-、咕咕-”,连续而低沉。在久雨初晴或久晴欲雨时,鸣叫特别频繁。
它们喜欢生活在开阔地和稀疏的树林中,常在房前屋后出现,常飞到地上、旱田或小溪边觅食。生性胆小,人若靠近,则常转身以背相向。除了晨昏觅食外,平时多栖息在跨空电线、树林中。晚上通常成对或单只栖息在桂花树、樟树等常绿或有较多横向干枝的树枝上。
珠颈斑鸠一般不会群居,而是单独或成对出现。它们是温驯的鸟类,但突然的噪声会使它们惊起。它们的飞行姿势与凤头鸠类似,着陆时尾巴会上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