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人们习惯于按部就班,先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再追求更高级的饮食享受,如山珍海味、鱼翅海参等。化妆品专营店亦如此,在经历了快速的扩张后,它们必须主动提升单店盈利能力,从盲目开店转向打造品牌店,淘汰那些不盈利或盈利较低的店铺。面对商超和百货专柜的激烈竞争,专营店如何提升单店盈利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告诉我们,20世纪是规模化的时代,但21世纪则更强调“小”的价值。仅仅依靠规模并不足以构成竞争力,企业还需不断整合自身的核心盈利能力。否则,大规模反而可能成为负担。例如,曾经的汽车巨头通用汽车因未能适应市场变化而宣告破产。当前,化妆品行业的连锁加盟管理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品牌影响力弱、营销策划能力不足,导致许多单店难以保证盈利水平,甚至亏损严重。
屈臣氏最近开业的中国最大规模新概念店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其华北区总经理表示,屈臣氏正不断探索这一新模式,并会根据消费者反馈及销售业绩来决定未来计划。屈臣氏的成功可以用两个数据来说明:其店铺年坪效达3-6万元,商品毛利率保持在35%-40%。坪效指的是每平方米产生的业绩,是衡量店铺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在超市年利率下降的背景下,屈臣氏能维持这样的毛利率实属不易。
专营店在追求统一风格和管理模式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特色”的重要性。即使是连锁巨头麦当劳,也强调特色,如开发符合各地饮食习惯的菜单。专营店应深入了解每家店的实际状况,如人流量、商圈人群消费结构等,再制定和设计自己的风格路线,以增加人流量和提升顾客成交率。例如,针对中学生和老师的化妆品专营店,应定位在8-25元的价位区间,并主打护肤、去痘、彩妆等产品。
除了特色,专营店还应考虑提供高增值服务。这不仅能增加顾客黏性,还能提升品牌形象。例如,腾讯的QQ产品虽然免费使用,但其中许多功能需收费;中国移动也提供了彩铃、新闻资讯订阅等高增值服务。专营店可以借鉴这些做法,将产品和服务捆绑销售或以其他形式吸引顾客。这样既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又能避免客源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