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8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司起草并发布了关于征求化妆品中间苯二酚等禁用物质或限用物质检测方法的征求意见稿,旨在规范化妆品中禁用物质或限用物质的检测方法,进一步加强化妆品安全评价工作。
据悉,我国化妆品生产的禁用物质多达1286种,其中包括限用防腐剂、限用防晒剂、限用着色剂及其他限用物质共313种。然而,关于这些禁用或限用物质的检测方法标准却寥寥无几。自2008年9月成立以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司已多次发布多种禁用或限用物质的检测标准。
此次公布的检测方法涵盖了16种禁用物质或限用物质,包括巯基乙酸、间苯二酚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尽管这些物质在化妆品中的应用非常有限,大部分已被无副作用的物质所替代,但仍存在不法商人为了谋取利益而继续使用这些禁用物质的可能性。
专业人士透露,此次发布的检测标准意见稿中所列举的检测仪器价格不菲,且检验精确度要求极高。因此,设备和技术不到位很难做出符合要求的检测。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本土某知名化妆品品牌的生产研发人员表示,化妆品成分的国家检测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则项目进行,而生产商的自检则是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自定的标准。
他们强调,作为一个合格的化妆品生产商,不仅要谨慎选用安全的原料,还要配置高标准的检测仪器和实验室。目前,国内化妆品使用的原料大多依赖进口,各大企业厂商与国际知名原料公司保持着密切合作,以确保原料的品质和稳定性。同时,国内每引进一个新原料都会对其进行长期和反复的试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效果。
随着国内化妆品行业的不断发展,各大企业纷纷投入巨资建立专业的科研队伍并配置最先进的仪器,使得本土化妆品品牌的检测能力已达到国际一线水平。此外,近期国外知名日化品牌质量问题频出,而一直处于下风的国产品牌口碑却越来越好。这为消费者上了一课,也促使国家不断出台化妆品禁用物质检测标准,以规范本土化妆品的成分构成,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