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其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由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创作。自《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便有多种版本流传于世,其中嘉靖壬午本尤为著名。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这部小说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包括整顿回目、修正文辞以及改换诗文,使其更加完善。
刘备,即汉昭烈帝,字玄德,出生于东汉末年的幽州涿郡涿县。作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不仅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少年时期的刘备曾拜卢植为师,学习经世济民之道。然而,他的早年生活并不顺遂,经历了颠沛流离和诸多艰辛。他先后投靠过多个诸侯,并参与过镇压黄巾起义的战役。在陶谦病亡后,他将徐州让与刘备,这成为刘备事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在赤壁之战中,刘备与孙权结盟,共同击败了强大的曹操。借此机会,他夺取了荆州,并继续向益州进发。最终,在章武元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国号定为汉。他的事迹被后世史家所称赞,认为他虽在机权干略上不及曹操,但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的精神最终成就了他的帝业。刘备自己也曾说过:“每与操反,事乃成尔。”这句话不仅反映了他与曹操之间的政治斗争,更体现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