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以简洁的手法讲述了一则故事,旨在讽刺那些仅凭主观臆断而非基于实际观察的外行人。文章深刻启示读者:在认识和理解事物时,应持谨慎、细致的态度,避免盲目依赖权威或凭空想象。它强调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都有其独特专长,应因事求人。
原文描述,蜀地有位杜处士,酷爱书画,其珍藏多达数百件。其中,一幅由戴嵩创作的《牛》图尤为他所珍爱,不仅以锦囊玉轴装裱,还常随身携带。某日,杜处士展曝书画时,被一牧童偶然看见。牧童不禁拍手大笑,指出画中描绘的斗牛情景与事实不符:“牛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应紧紧夹在两腿间;而画中的牛却摇着尾巴相斗,显然是错误的。”杜处士听后,非但未怒,反而笑着认同了牧童的指正。这情景恰如古人所言:“耕田当问农奴,织布当问织女。”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尊称为“苏东坡”。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作为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词人和诗人,苏轼位列“唐宋八大家”,并且是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诗作、词赋、散文均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同时擅长书法与绘画。苏轼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堪称全才,其卓越的艺术造诣使他成为历史上少有的文学艺术巨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