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攻确实是最佳的防守策略,诸葛亮多次北伐,这一行为背后蕴含着多重考量。
在政治层面,魏国曹丕废黜汉献帝自立为帝,而蜀国自认为是汉室的正统继承者,肩负着复兴汉室的重任,认为与魏国势不两立,出兵讨伐,这是名正言顺的。
在蜀国内部,刘备去世后,荆州集团与益州集团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诸葛亮通过北伐,可以转移内部的政治压力,同时增强蜀国的凝聚力。
从经济角度来看,三国时期,魏国是最强大的,而吴国依托地利,占据优势。相比之下,蜀国是最为弱小的,如果选择偏安一隅,只会导致灭亡的命运。因此,诸葛亮选择北伐,是在为蜀国争取生存的空间。
军事层面,蜀国在猇亭之战后遭受重创,文臣武将相继去世,人才匮乏。诸葛亮利用自己在世的优势,为蜀国争取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时间。
时机上,一出祁山时正值曹丕去世,魏国新君曹睿登基,内部政局不稳,诸葛亮抓住这一时机,发动北伐,打击魏国。
综上所述,诸葛亮北伐并非不自量力,而是在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下,为蜀国的生存和发展所作出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