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和《我的大学》。这部作品通过描述作者童年时代的苦难经历,深刻揭示了19世纪末社会的现实黑暗状况。
小说以高尔基自身经历为原型,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的故事。在这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阿廖沙过早地感受到了人间的痛苦与丑恶。小说通过对外祖父的贪婪吝啬、专横残暴的刻画,以及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聪明能干的描绘,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角色。此外,淳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等人物形象也相继登场,他们让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保持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
高尔基在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通过对家庭生活的细致描写和对周围人物的刻画,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特征。特别是他绘出了一幅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童年》不仅是一部个人成长史,更是一部反映时代、揭示社会问题的文学作品。它通过主人公阿廖沙的苦难经历,展现了社会的种种矛盾与冲突,让读者在感受个人命运的同时,也深刻思考着整个社会的现状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