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砥柱铭》在以4.368亿元刷新中国艺术品拍卖世界纪录后,仍不断引发争议。近日,一位河南藏家公开声称该作品是赝品,但多位研究黄庭坚书法艺术的专家则认定,《砥柱铭》确为黄庭坚晚年“变法”初期的作品。
一些质疑者指出,《砥柱铭》中有两个“示”部的字:“祝”、“礼”,却被写成了“衣”部,多了一个点。傅申提出,在唐代释大雅所集王羲之书《兴福寺半截碑》中的“祉”字,就是从“衣”部,有两点。此外,质疑者还对《砥柱铭》中的一些“补笔”表示异议,例如第52行的“之”字,落笔时将一个“点”误写为短横,随后补加了一粗短的瓜子点。
专家们指出,《砥柱铭》的笔法、结构和风格都与黄庭坚晚年的书法特征相符。黄庭坚的书法风格多变,早期以颜真卿为师,后期则受到苏轼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砥柱铭》正是这一风格转变时期的作品。尽管存在一些细节上的争议,但大多数专家认为,《砥柱铭》是黄庭坚晚年书法艺术的代表作。
此外,专家们强调,书法作品中的个别错误或“补笔”并不足以否定整件作品的真实性。书法艺术的评判标准不仅包括笔法、结构和风格,还应考虑作品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在这一方面,《砥柱铭》无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综上所述,尽管《砥柱铭》引发了一些争议,但大多数专家依然认定其为黄庭坚晚年“变法”初期的作品。这一作品不仅代表了黄庭坚书法艺术的巅峰,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书法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