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花是易患病虫害的树种,防治方法需根据种植环境调整。在城市等人口密集区,应选择生物或无毒化学药品防治。
常见的桂花病害之一是叶枯病,它主要发生在叶缘和叶尖,初期表现为淡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不规则斑块,严重时全叶干枯。病菌在病叶、落叶中越冬,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适宜温度为27℃左右。盆栽环境潮湿闷热、通风不良或植株生长衰弱时,病害加重。
针对叶枯病,园艺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管理,忌积水,增施腐殖质肥料和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病叶需及时摘除,冬季清除病落叶,减少侵染来源。药剂防治则在发病初期喷洒1:2:100倍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之后喷施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
桂花的主要虫害包括吉丁虫、介壳虫和刺蛾。吉丁虫幼虫蛀食枝干,流出褐色胶质,严重时导致树皮爆裂,主枝或整株枯死。成虫咬食嫩叶成缺刻,大量落叶。管理差、树势衰弱的植株受害更严重。防治方法为在幼虫孵化期(5月)刮除树皮,涂80%敌敌畏乳剂20倍液;在成虫期(6月)喷施90%敌百虫1000倍液2-3次。
介壳虫种类较多,如红蜡介、吹绵介、糠片介等,它们刺吸枝干汁液,导致枝叶枯萎,分泌蜜露诱发煤烟病。防治措施包括在若虫孵化期喷施20%菊杀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在介壳形成期喷施40%速扑杀乳油1500倍液。
刺蛾种类有黄刺蛾、绿刺蛾、青刺蛾、扁刺蛾等,幼虫在茧内越冬,低龄幼虫群集食叶,7-9月最严重。防治方法包括5-6月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人工摘除附着在树枝、树干上的虫茧;在幼虫期喷施10%氯氰菊酯2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