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金属的拉伸强度测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2-05 10:22:08
文档

金属的拉伸强度测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屈服强度极限是指金属材料试样承受的外力超过材料的弹性极限时,虽然应力不再增加,但试样仍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屈服,屈服时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极限,用σs表示,通常对应于拉伸试验曲线图中的S点。对于塑性高的材料,在拉伸曲线上会出现明显的屈服点,而对于低塑性材料则没有明显的屈服点,从而难以根据屈服点的外力求出屈服极限。因此,试验中通常规定试样上标距长度产生0.2%塑性变形时的应力作为条件屈服极限,用σ0.2表示,可用于设计依据。弹性极限是指金属材料能保持弹性变形的最大应力,通常对应于拉伸试验曲线图中的e点,以σe表示,单位为兆帕(MPa)。计算公式为σe=Pe/Fo,其中Pe为保持弹性时的最大外力。
推荐度:
导读屈服强度极限是指金属材料试样承受的外力超过材料的弹性极限时,虽然应力不再增加,但试样仍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屈服,屈服时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极限,用σs表示,通常对应于拉伸试验曲线图中的S点。对于塑性高的材料,在拉伸曲线上会出现明显的屈服点,而对于低塑性材料则没有明显的屈服点,从而难以根据屈服点的外力求出屈服极限。因此,试验中通常规定试样上标距长度产生0.2%塑性变形时的应力作为条件屈服极限,用σ0.2表示,可用于设计依据。弹性极限是指金属材料能保持弹性变形的最大应力,通常对应于拉伸试验曲线图中的e点,以σe表示,单位为兆帕(MPa)。计算公式为σe=Pe/Fo,其中Pe为保持弹性时的最大外力。


在金属的拉伸强度测试中,强度极限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抵抗断裂的最大应力。以σb表示,通常指拉力作用下的抗拉强度极限,单位为兆帕(MPa)。强度极限可通过拉伸试验曲线图中的最高点b来确定,计算公式为σb=Pb/Fo,其中Pb为至材料断裂时的最大应力,Fo为拉伸试样原来的横截面积。

屈服强度极限是指金属材料试样承受的外力超过材料的弹性极限时,虽然应力不再增加,但试样仍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屈服,屈服时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极限,用σs表示,通常对应于拉伸试验曲线图中的S点。对于塑性高的材料,在拉伸曲线上会出现明显的屈服点,而对于低塑性材料则没有明显的屈服点,从而难以根据屈服点的外力求出屈服极限。因此,试验中通常规定试样上标距长度产生0.2%塑性变形时的应力作为条件屈服极限,用σ0.2表示,可用于设计依据。

弹性极限是指金属材料能保持弹性变形的最大应力,通常对应于拉伸试验曲线图中的e点,以σe表示,单位为兆帕(MPa)。计算公式为σe=Pe/Fo,其中Pe为保持弹性时的最大外力。

弹性模数是指材料在弹性极限范围内的应力σ与应变δ(与应力相对应的单位变形量)之比,用E表示,单位为兆帕(MPa)。计算公式为E=σ/δ=tgα,其中α为拉伸试验曲线上o-e线与水平轴o-x的夹角。弹性模数反映金属材料的刚性,即金属材料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在进行金属拉伸强度测试时,需要注意试验条件的控制,如温度、湿度、试验速度等,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注意试样的制备和夹持方式,以避免因试样变形或夹持不当导致的测试误差。

此外,试验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试样的变形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如果试样在试验过程中出现断裂、滑移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试验并记录相关数据,以便进一步分析。

在试验结束后,应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强度极限、屈服强度极限、弹性极限和弹性模数等指标,评估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对于重要零件,还需要考虑屈强比(即σs/σb)的要求,以提高其安全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零件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力学性能指标。

文档

金属的拉伸强度测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屈服强度极限是指金属材料试样承受的外力超过材料的弹性极限时,虽然应力不再增加,但试样仍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屈服,屈服时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极限,用σs表示,通常对应于拉伸试验曲线图中的S点。对于塑性高的材料,在拉伸曲线上会出现明显的屈服点,而对于低塑性材料则没有明显的屈服点,从而难以根据屈服点的外力求出屈服极限。因此,试验中通常规定试样上标距长度产生0.2%塑性变形时的应力作为条件屈服极限,用σ0.2表示,可用于设计依据。弹性极限是指金属材料能保持弹性变形的最大应力,通常对应于拉伸试验曲线图中的e点,以σe表示,单位为兆帕(MPa)。计算公式为σe=Pe/Fo,其中Pe为保持弹性时的最大外力。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