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判断是否属于高利贷,主要依据是最高人民的相关司法解释。根据《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年利率超过36%以上的借款即被视为高利贷。
具体而言,当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率未超过24%时,会支持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支付利息的要求。然而,一旦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率超过了36%,则这部分利息约定被视为无效。在借款人要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36%的利息时,也会给予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高利贷不仅涉及高额利息,还可能伴随各种其他不合理的费用和条款,这使得借款人在实际支付利息和相关费用时往往承受较大压力。因此,了解并掌握如何识别高利贷对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此外,民间借贷中的利率约定应当遵守法律规定的上限,避免因超出法定利率而导致借贷关系无效。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务必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利率等关键条款符合法律规定。
总之,判断是否属于高利贷的关键在于年利率是否超过36%。遵循法律规定,选择合理的借款方式,可以有效避免陷入高利贷的陷阱,保护个人的经济安全。